小细胞肺癌细胞A549细胞、人肝癌细胞Huh7.5细胞、人肺癌细胞H1299、H460、WI-38细胞、肠癌细胞HT-29等多种癌细胞都有抑制作用,并且多数EPS抑癌作用是通过调控细胞凋亡和细胞周期实现的。细胞凋亡受到胞内和胞外两种途径、多种细胞因子的调控,Yahya等研究表明海洋细菌的EPS MSA1能够抑制抗凋亡基因 BCL-2 的表达,促进 Caspase-8、p53、TNF-α、TLR-2等多种促凋亡因子的表达,同时MSA1能够上调促凋亡蛋白 BAD、BAX、BID 和 BIM 的表达并且下调抗凋亡蛋白家族BCL-2的表达。干酪乳杆菌(L. casei)SB27所产的EPS同样也通过激活Caspase-8基因上调凋亡基因Bad和Bax的表达引起HT-29细胞的凋亡,并且引起HT-29细胞凋亡形态学改变。张将等发现植物乳杆菌EPS同样通过激活Caspase-8来抑制HT-29细胞增殖,从而达到治疗癌症的效果。EPS除了通过细胞凋亡水平发挥抗肿瘤作用,同时也可以通过调控细胞周期发挥抗肿瘤的作用,Gambus 等研究表明EPS通过将癌细胞的细胞周期阻止在G1-S期以及促进凋亡蛋白Caspase-3的表达起到抑癌作用,当细胞遭受DNA破坏时,PARP被激活,它是Caspase-3的主要靶标,其激活可以介导细胞凋亡中潜在的蛋白水解,而EPS 的处理增加了Caspase-3的表达和被切割的PARP比例,促进了癌细胞的凋亡。此外,You等研究也表明EPS通过调控细胞周期和促进细胞凋亡而表现出对头颈部鳞状细胞癌细胞系的抗癌作用。
细胞凋亡作为一种程序性死亡不仅在癌症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同时在免疫调节、胚胎形成以及组织内稳态等方面都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EPS 通过激活宿主细胞的凋亡反应从而达到预防和抑制肿瘤生长的作用,相比于创痛的抗癌药物,EPS 不直接杀死细胞,而是提升宿主自身的抗肿瘤水平,对一些关键组织和器官起保护作用。同时EPS的抗肿瘤能力与其抗氧化水平之间也存在着一定的联系,但具体的机制仍需进一步的研究。虽然EPS出色的抗肿瘤能力不是其能否在畜牧生产中应用的关键,但是对我们理解EPS在动物体内的作用机理是必不可少的。
3 抗炎活性
炎症广泛的存在于经济动物生长过程中,例如在猪生产中,因肠道炎症引起的仔猪腹泻对仔猪的存活率、生长速度、体质等都有影响。EPS 作为益生菌的代谢产物,在炎症反应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EPS主要通过调节炎症信号分子如促炎细胞因子[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IL-2、IL-6)、抗炎细胞因子(IL-4、IL-10)]等来改变免疫系统的应答反应,从而起到抑制感染,预防和治疗炎症相关疾病。
EPS 与炎症相关的工作中主要以巨噬细胞等免疫细胞为载体进行研究,巨噬细胞是机体固有免疫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广泛分布在各个组织与器官,具有吞噬、抗原呈递和分泌多种细胞因子的功能,在炎症、防御、修复、代谢等多个生理过程中起重要作用。黏膜乳杆菌DPC6426的EPS诱导鼠巨噬细胞中IL-6表达量的增加,NO生成量呈剂量依赖性增加,同时在所有剂量水平下TNF-α分泌均增加,增强了巨噬细胞的免活性。植物乳杆菌 JLK0142 的 EPS 可以提高巨噬细胞的吞噬活性和NO的分泌,并且高剂量的EPS可以提高肠道免疫球蛋白A、IL-2、TNF-α的含量,另一株植物乳杆菌 JLAU103 EPS 不仅能够促进 IL- 6、TNF-α、NO等适量表达,同时还抑制了IL-6、TNF-α、前列腺素E2和NO的过度表达,即EPS即可以适当促进炎症反应加快机体修复,也能防止免疫过度。长双歧杆菌35624™ EPS可以降低TLR-2和IL-10介导的呼吸道炎症小鼠模型中肺内嗜酸性粒细胞的募集,证明了 EPS 可以缓解慢性嗜酸性粒细胞相关气道疾病。布氏乳杆菌TCP016 EPS抑制了血浆中肝酶和细胞因子的水平,增加了超氧化物歧化酶和谷胱甘肽的活性,并减少了体内细菌向肝脏和肠系膜淋巴结的易位,改善了脂多糖/d-半乳糖胺诱导的肝损伤。乳酸菌EPS116可以通过促进紧密连接蛋白表达调节转录因子STAT3信号通路,以此来调控肠道黏膜屏障调节能力进而减轻硫酸葡聚糖诱导的小鼠结肠炎症的程度。虽然目前对EPS调节炎症活性的研究大多集中在免疫细胞中进行,但德氏乳酸杆菌TUA4408L对非免疫细胞猪肠上皮细胞中的免疫调节活性的相关研究证明了EPS能够通过减少病毒复制和调节炎症反应来提高猪肠上皮细胞对轮状病毒感染的抵抗力。这些研究表明了EPS作为炎症调控因子具有相当复杂的作用机制以及广泛的应用前景。
益生菌的EPS能够有效地抑制动物机体炎症的发生,并且EPS的抗炎能力与抗氧化水平之间也存在联系,两者之间具体以什么样的机制联系在一起也需进一步的探索。同时EPS的益生作用对替抗工作意义重大,而且 EPS 对动物机体无毒害作用,这也为EPS 在生产实践中的应用奠定了基础。虽然大量的研究也揭示了EPS在对抗炎症过程中的作用机制,但EPS 在实际应用中是否会产生其他的副作用我们仍未得知,除此之外,在对EPS的功能探索中,针对猪、家禽、反刍动物等的研究并不多见,从小鼠模型以及人源细胞上的研究结果能否照搬至家畜仍需验证。
4 展望
随着全面禁抗工作的进行,寻找优秀的抗生素替代品刻不容缓。益生菌因其安全性高、无耐药性以及对宿主良好的益生效果被广泛关注。而EPS作为益生菌的主要代谢产物之一,其具有出色的抗氧化、抗 炎、抗肿瘤等功能,毒副作用小,而且相比于其他种类的多糖,益生菌产生的EPS可以通过发酵生产:生产周期短,不受时间、空间等条件限制,因此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和巨大的应用市场。但目前针对EPS在大动物的研究相对较少,多数仍集中在肿瘤治疗、食品加工等方面,因此EPS在畜牧生产上的应用仍然需要大量的研究和论证。
声明:本文所用图片、文字来源《饲料工业》,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与本网联系
相关链接:微生物,果聚糖,醛酸
文章版权声明:除非注明,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或复制请以超链接形式并注明出处